
金山百年一次的災害來襲,我們在地方不知所措,只知道我們要盡力的,不遺漏需要幫助的人,盡力做地方團隊該做的事,最感謝行動中,每一個信任我們,願意跟我們站在第一線出力的150人次參與者的。
我們笨笨地,用民間的角度站在第一線發起行動,裝備不足、資源缺乏,也沒有賑災經驗跟知識,且也在地方關係網絡的溝通中,困境重重、身心俱疲,不過在這段過程,很感謝很多人跟單位們,持續關心、幫忙跟協力我們。
賑災經驗上,謝謝 暗坑文化工作室、台北效力志工團、台北市攸惜關懷協會,把多年在國內外賑災經驗跟我們交流,告訴我們該怎麼做跟拿捏,也實際持續出力到金山。
在地資源上,很謝謝美伶姐在行動第一天,就跟法鼓山轉知我們的行動,後面法師們在工具、物資、餐食、社區的支持上,是跟我們最密切的資源支持夥伴。此外,我們最常使用的沙包袋,是來自在地企業大山東包子饅頭的麵粉袋;需要吃飯配肉的時候,有小瑪克的韓式炸雞;還有潮香燒臘,在平日能吃到非常好吃的燒臘飯;另外在印刷行動海報時,也有藝承廣告支持,都給我們很大的鼓舞。
此外,金山的社群、一個一個在地民眾,都不時用各種方式幫助跟聲援我們。這些很小,但充滿溫度的力量,都讓我們感覺不那麼孤單。
外地資源非常珍貴,謝謝在轉發行動、邀集參與者、媒體報導、小額資金、工具、物資、印刷品、藝文創作、攝影、餐食料理、「#貓咪物資」的協力上,這些由外而內,用不同方式跟我們一起關心著、愛著金山的支持,也讓我們由衷感謝。
最後,最謝謝同在第一線,為災情沒日沒夜瞻前顧後、持續跟我們協調協力的金山區公所、區長、里長及第一線賑災人員,謝謝彼此持續地相互關心及支持協力,一個月來辛苦了。
謝謝這段時間,每一個關心跟支持水漫金山韌性重振行動的你,跟我們一起往前,讓金山成為有更多人能夠關心,跟盡一份力的地方。
-
劉昌松
五湖里辦公室
李進發
金山開門
江櫻梅
吳柏瑋
陳美伶
樹林區三福里辦公室
張致遠
新生活社會福利發展促進會
林引芳
陳佳欣
臺灣城鄉特色發展協會
吳盈慧
淡水阿三哥農莊
張哲岳
日本JTB台灣社
賴家華
藷童瑤/金山紅
沈全吉
熊熊花圃
曾聖雄
遠足農場
陳琬婷
藝承廣告
李芑豐古厝祭祀公業
潮香燒臘飯
大山東包子饅頭
點將影像事業有限公司
陳其駿
優樂地永續
蔡承璋
中國文化大學北海小英雄USR計畫
方元沂
陳盈宏
陳雪玉
林承毅
郭慶霖
李淑蘭
游義德
羅誌明
湯錦惠
劉淑美
林麗婷
林芷伃
中央社 中央社新聞粉絲團
公視 我們的島
公視台灣記事簿
公視青春咱的夢
公視無事 坐巴士